德国小蠊,原产地是非洲。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虫的四分之一,属蟑螂的一个品种。德国小蠊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与其它蟑螂类似,主要是它们在活动其间将许多有害物质及病菌等传播到人们的食品及用具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防止德国小蠊主要从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三个方面来防治。
德国小蠊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产卵,卵成熟为若虫,若虫羽化为成虫。卵荚弯弯细长,形似香肠,形成后挂在雌虫腹部末端,孵化前产下,有时卵荚挂在尾端就开始孵化。德国小蠊是唯一长时间携带卵荚的室内蜚蠊种。雌虫一生可产下4~8个卵荚,每个卵荚可孵化若虫30~40个,从卵荚形成至孵化需28天,若虫蜕皮6~7次变为成虫,蜕过1次皮,就增长1龄。德国小蠊成虫化后一周,即成熟,可以繁殖,每年繁殖2~3代,室内条件下,若虫龄期完成需要40~125天,若在不利条件下或在早期若虫的附肢受到损伤时,龄期可能会有额外的增加,以使受伤的身体部位恢复和再生。成虫期约5~8个月,高温时可缩短。无雄虫时,雌虫也能产卵,但未见孵化出若虫。
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和最难治理的一类重要害虫,它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上海、北京、山东、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陕西和新疆等地都广泛分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