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0760-28100701

合作伙伴

老鼠的主要分类

4种家鼠彩照示形态特征

  《住宅巧灭鼠》首篇“识别家鼠”受到较多关注。为让读者能更真切地看到这几种家鼠的形态特征,笔者再采撷几张彩照作补充:

 

 

 

 



2张小家鼠彩照显示其身材娇小,毛色有深浅不同。

 

 

 




  2张褐家鼠彩照显示其体躯、四肢及尾都粗壮,尾两色,耳朶较小。 

 

 

 

 


  黄胸鼠彩照显示其耳朶大而薄、尾巴长且细;特别应注意其前脚掌背面具褐斑,这是该鼠的重要鉴别特征。在南方农田捕获时,可以据此与模样相似的黄毛鼠Rattus losea作区别,黄毛鼠四足背的毛全白色。

 

 

 


  屋顶鼠又称黑家鼠,外形与黄胸鼠很相似,耳大而薄、向前折可达眼部中央,尾细长并显然超过体长。其体色有2型,黑色型者体背毛全黑,体腹面灰褐色;另一型背毛棕褐色,毛基灰褐,并杂有黑毛,腹面浅黄或灰白色。尾全暗色。它们基本栖息于房舍内,筑巢于屋顶或墙角,喜活动于楼房顶部,也可见于畜舍和水沟等处。偶尔野外也能有个别发现。

另3种家栖鼠简介
  我国的家栖鼠,以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最常见,危害很大。第4种在我国分布较广、也能造成显著危害的家栖鼠,乃是屋顶鼠Rattus rattus,其2亚种——R. r.rattus(欧洲屋顶鼠)和R.r.alexandrinus(埃及屋顶鼠)原是由外轮带进来,起初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后逐渐扩散,2011年在成都市也首次捕获到黑色型屋顶鼠。至于在我国南方原分布、腹毛纯白的,前称斯氏屋顶鼠R.r.sladeni,现依王应祥(2003)和马勇等(2012)意见,已重新认定为独立物种,按其最早所订学名,称东亚屋顶鼠Rattus brunneusculus,同时将海南屋顶鼠R.r.hainanicus改作其亚种。此种“屋顶鼠”是野生鼠类,生活习性与Rattus rattus不同,栖息于亚热带田野,以溪流两岸、沟边石洞等处较多,为害农田,其实不在“与人类伴生型”的家栖鼠之列。故通常说的“家鼠”乃指前4种。
  应补充说明的是,在我国属于“与人类伴生型”,即依赖人造环境,好栖息在居民点、房舍中,也就是具有家栖习性的鼠,总共有7种。除上述4种已在首篇及上文彩照作了介绍之外,现将另3种列于下表。
表1. 中国分布的与人类伴生型鼠﹙另3种﹚
 

种  名 主要别名 体长
cm
尾长
cm
后足长
mm
国内分布地 主要栖息环境
斑胸鼠
Rattus yunnanensis
各项体尺与黄胸鼠相似 云.贵.
 
房舍、田野
拟家鼠
Rattus pyctoris
中亚鼠.
土库曼家鼠
17~ 22 16.7~21.3 >30 藏.云.川.
 
亚热带山地房舍及附近的田野
缅鼠
Rattus exulans
缅甸小鼠.
天涯鼠
约 7.5 约10 20~25 台东、海南及南沙西沙群岛 热带海岛灌丛、房舍、田野


﹡本表及本节资料,主要引自马勇等‵啮齿动物分类学与地理分布(见:郑智民等主编《啮齿动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黄文几等《中国啮齿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斑胸鼠形态与习性都与黄胸鼠相似,曾视作黄胸鼠亚种,鉴别特征是前胸部有明显黄褐色块斑。拟家鼠(曾用学名Rattus rattoidesR.turkestanicus)体背面赤黄褐色,体腹污白或带淡黄色,尾两色,上面暗下面淡;栖息于林带、灌丛、园地,及林区内的居民点;有贮食习性,对农业有害,并能传播鼠疫和蜱性回归热等。该鼠主要分布中亚与南亚地区,我国为次要分布区。缅鼠形似小家鼠,但毛较粗,后足较大,尾比躯体长;体背面褐色,体腹污灰白色,毛基深暗;好栖居农村茅屋顶。主要分布东南亚及南洋各国,我国是其边缘分布区。
  这3种家栖鼠在我国分布区窄,数量较少。若需防治,可参照前述3常见家鼠消灭方法。

 


 

Copyright © 2011-2020 中山雷蒙德害虫防治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9927号    咨询热线:0760-28100701